开源意识流

观点与事件:科技、开源、商业化

开源项目的可访问性


By 荆州老表

最近 GNU 发布了其官方的 Web 框架系统,这个系统是基于 GNU Guile 开发的,采用的是一种名为 Scheme 的 Lisp 方言。这个系统的目标是为了提供一个简单的、可扩展的 Web 框架,同时也是一个完全自由的软件。这个系统的名字叫做 GNU Artanis。

本来像这样的小众项目,关注的人并不多,但是 GNU Artanis 1.0.0 的发布,却引起了 Hacker News 上很多人的关注。而他们关注的焦点,并不在于其易用性以及服务器核心的独特设计,而是在于其新网站采用的字体


台湾有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点,并提出了一个问题:开源项目的技术成就,与可访问性,如何兼得?

这样的一个问题,对于有大厂支持甚至商业化的开源项目来说,可能并不是一个问题。但是对于那些尚未在开源世界孵化成型的项目来说,这个问题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所谓孵化,并不是说要放到某个开源孵化器里。实际上,开源孵化器本身就是一个笑话,因为开源项目的孵化,是一个社区的事情,而不是一个商业组织的事情。


缺乏资金与人手的开源项目,往往会忽略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。比如说,字体的选择。但另一方面,也可能是故意作出了符合自己调性和审美的选择。这样的选择,是开源项目的自由。但是,这样的选择,也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可访问性。如果爱好者连文档都无法阅读,那么这个项目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威胁。


但这个事情,老表觉得吧,也不能一杆子打死那些有调性的开源项目。毕竟,开源项目的可持续性,不仅仅是技术的可持续性,还有社区的可持续性。而社区的可持续性,首当其冲就是社区的独特文化。如果一个开源项目,连自己的文化都无法保持,那么这个项目的可持续性,也是一个问题。


那么可访问性这个概念本身,也是跟功能相关的。不同的网站,可以制定不同的可访问性标准。比如说,一个新闻网站,可能需要更多的可访问性,因为新闻网站的受众面广,而且新闻网站的内容,也是需要被更多人了解的。而一个技术网站,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可访问性,因为技术网站的受众面相对较窄,而且技术网站的内容,也是需要更专业的人来了解的。


那么,对于开源项目来说,可访问性的标准,应该是什么呢?老表觉得吧,这个标准,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标准。开源项目的可访问性,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标准。这个标准,应该是由社区来制定的。而不是由某个组织来制定的。因为开源项目的可访问性,不仅仅是技术的可访问性,还有社区的可访问性。而社区的可访问性,是由社区的文化来决定的。


绕了那么久,究竟谁关心过这个项目的技术成就吗?